第九十一章 乐曲创新 余音绕梁

    祖孝孙对两人的表情却是毫不在意,邀请二人落座,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,李承乾和五戒二人都是专心致志地认真地聆听,其实李承乾主要想知道这位,到底有些什么本事。

    听完祖孝孙的介绍,二人也是从内心佩服,这么多的知识,就是光凭死记硬背,也很不简单,更不要说,侃侃而谈,随意点评。此时五戒和太子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,从自己的记忆中不断搜寻,三人展开了探讨模式。

    对于歌曲,三人从上古礼乐开始,到乐府诗,词牌,曲牌,一直到京戏,最后探讨到后世流行歌曲,美声歌曲。对于音律,从阴阳调,五音十二律,一直到五戒当场演示的七音阶,简谱,五线谱,和弦,最后是交响乐,摇滚乐等。对于舞蹈,从上古汉人的祭祀舞蹈开始,一直到各民族,各地域不同的风俗舞蹈,以至于谈到广场舞,交谊舞等后世的各种舞蹈形式和风格。对于乐器,从琴瑟琵琶,钟鼓铙钹,箫笛唢呐,二胡笙管,古筝扬琴,一直说到西洋喇叭,大小提琴,直到后世的钢琴、乐队等。

    其实说白了,这两人好多音乐知识和乐器也都是见过听过而已,至于具体的构造和原理,那是一窍不通,但是祖孝孙哪里知道这些,祖孝孙看着这两位,目瞪口呆,惊为天人,虽然这两位大部分也是听说,但这也让他叹服,他是一边听一边记录,还不停地催着李承乾唱两句京戏,让李五戒唱上一段流行歌。

    看看天色过午,时间不早,关键是还要进宫与父母兄弟团聚,李承乾与五戒二人尽兴而归。至此,音乐、戏曲和歌舞等的实际作用也在心中逐渐生根发芽,一个关于艺术的发展计划逐渐在脑海中成型。

    在教育方面,自己一直上蹿下跳,拉帮结派搞推广,到处串联搞直销,竟然忘记了音乐歌舞这些东西的作用,如果在全国进行推广戏曲和乐舞,那么以前令人发愁的宣传教育问题,将不再是卡脖子的事情。

    爆竹声声辞旧岁,梅花点点贺新春。新的一年在孩子们的欢笑中和阵阵的鞭炮声中到来,当然这也是作为皇家子弟的福利之一,火药制作的鞭炮是非卖品,由李承乾特供,外面基本上是见不到的。

    对于李世民来说,每年都是一样的面貌,所不同的是,自己的孩子又多了,官员的精神面貌比往年好了,这说明国家的状况正在好转,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。

    看着站在那里充满阳光的大男孩领着一群嬉闹的孩子,李世民很是欣慰。这两年最大的变化,还是来自自己的嫡长子。这孩子做出来的事情太过让人吃惊了,自己之前没少为他的事业扫清障碍,其实内心主要是想看看,李承乾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。

    开始只是因为溺爱,放纵他去搞,并且尽量为他在官府方面开绿灯,在人事方面多帮忙,后来一发不可收拾,自己也更看不出门道了,说句实在话,这孩子现在的发展,已经让自己摸不到深浅,特别是年底前送给自己的那几门叫做迫击炮的铁家伙,实在是让自己惊喜。

    自己可是看了这东西的威力,迫击炮要是数量足够,配合手雷和强弩,那么放在战场上,有多少铁骑也不够送命啊,至于攻城,那更是手到擒来。而使用这些的人只需要一些训练有素的弩兵和炮兵而已。自己可是见识过大场面的,说起真正的军事才能,李靖比起自己也不外如此,因此李承乾的这些军械让自己更加忌惮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这个半大小子,刚刚还能在朝会上歌舞,大出风头,此时却能安静地带着弟弟妹妹玩耍,李世民一时竟然有些精神恍惚,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才能表达对这孩子的喜爱。李承乾看着远处皇帝瞪着眼睛望着自己,一副垂涎欲滴的嘴脸,心中却是腻歪,这皇帝老儿,八成是又在打自己的主意,得小心提防着,不能被忽悠了。

    如果李承乾能想到李世民是因为喜欢自己而发呆,他一定会跑过来趁机要挟的,就像初一日自己在大殿之上载歌载舞,李承乾的表现,所有的人都惊呆了,整个震撼了全场。其实说穿了,就是剽窃人家诗仙的将进酒,然后用京剧唱出来而已:

    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
    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    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    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
    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
    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
    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
    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    这些诗句,被他用京剧融合在新年的舞蹈之中,随后,一首字正腔圆地男儿行闪亮登场:

    炎黄地,多豪杰,以一敌百人不怯。

    人不怯,仇必血,看我华夏男儿血。

    男儿血,自壮烈,豪气贯胸心如铁。

    手提黄金刀,身佩白玉珏,饥啖美酋头,渴饮罗刹血。

    儿女情,且抛却,瀚海志,只今决。……

    和这些一比,什么秦王破阵乐,简直是糟糕透了。就连李世民当场也被感染,击节附和,一时朝堂之内,气氛达到了最高点。豪迈的诗词配合悦耳的唱腔,对这个时代来讲,就如天籁之音一般,真正达到了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

    让李承乾想不到的是,他的唱腔被乐坊的乐师和音乐大家祖孝孙等人完美复制,一时间在京城成为了最流行的曲调,这是他最初没有想到的,不过歪打正着,这也为之后筹划艺术歌舞的事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    至于剧院的事情,他并没有和李世民讲,只是让五戒去办理相关的事宜,利用自己的名头,同时利用天唐周报进行招募宣传。(记住本站网址,Www.XS52.info,方便下次阅读,或且百度输入“ xs52 ”,就能进入本站)
这篇小说不错 推荐
先看到这里 书签
找个写完的看看 全本
(快捷键:←) 上一章   回目录   下一章 (快捷键:→)
如果您认为秾李天唐不错,请把《秾李天唐》加入书架,以方便以后跟进秾李天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